細節控之所以是細節控,
在於對那些普遍被視為枝微末節的偏執。

說到偏執,
可能直覺聯想到冷硬的堅持;

不過這位木玩狂熱媽媽給人的感覺,
更像是冬日裡咖啡杯傳來的,
那種暖心宜人、舒適的剛好的溫度。

 

 

頻頻中獎的強運少女

2022年1月,
naef Taiwan一週年的抽獎活動,
預備送出一組原木色naef Spiel經典積木。

小布瓜闆娘看到中獎人帳號,
立刻訊息我,
說這位媽媽上次也抽中他們的獎品,
根本強運少女!

於是聯絡幸運得主索取收件資料的同時,
我問:有什麼中獎祕訣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本來是抱著閒聊的心態,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回答讓我永生難忘:
「當個好客人。」

後來在@naef_taiwan發布的貼文或是動態,
總會看到她按讚或是回覆的訊息;

偶爾訊息閒聊的話題,
也從積木的選擇、玩法、繪本,
慢慢延伸到育兒、教養,
或是像積木疊到天花板這麼高的生活趣事。

曾把積木疊到天花板這麼高的父與子

時間推回去年八月,
我提出面對面的專訪邀約,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
她答應接受採訪,
並說把這視為給自己的挑戰。

慎重如此,
na編滿心感激。

從過去一年的互動中觀察到,
她是個相當在意細節的人。

細節控之所以是細節控,
在於對那些普遍被視為枝微末節的偏執。

提到偏執,
可能直覺聯想到冷硬的堅持;

不過這位木玩狂熱媽媽給人的感覺,
更像是冬日裡咖啡杯傳來的,
那種暖心宜人、舒適的剛好的溫度。

 

▍雖然知道你的名字,但好像從來沒問過,
你希望大家怎麼稱呼你呢?

絲絲 (左)、揚揚 (中),還有嘉宏 (右)

「以前同學都叫我絲絲,」
絲絲看著先生一邊接著說:「他會叫我『絲 .. 』
然後有時候沒有要叫我、卻故意發氣音 (厶….),
我就會想說,到底有沒有在叫我?
反正就是故意鬧我。」

na 編:那爸爸呢?

嘉宏:ㄐㄧㄚㄏㄨㄥˊ 。嘉義的嘉、寶蓋宏。

絲絲:很菜市場的名字,鵝子叫揚揚 。

 

▍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絲絲:一開始想的都是感覺比較負面的詞。
但好像都是比較片面的我。

想了很久,
終於想到其實我很幸福,
我擁有的很多,
老公、家人、孩子、家庭、工作,
家人也都很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事。

不能說完全沒問題、衝突,
但對於我擁有的一切我很滿足也很珍惜,
所以我覺得我是個富足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地
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們所缺乏的事物上,
於是感到不滿足、不開心,
但終究我們心底也都明白,
快樂的人之所以快樂,
其實就是因為「知足」二字。

 

絲絲除了是木玩狂人,
同時是一位男孩和一隻名叫歐奇大爺的貓的母親,
於是我問:

 

▍孩子跟貓大爺哪一個比較難伺候?

「當然是小孩!」

絲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還小不會說話的時候覺得好像差不多,
但小孩愈來愈大發現:才不是!

貓又不會跟你吵架,
頂多就是愛理不理,
而且你也不需要跟貓溝通今天吃什麼。

他 (指鵝子) 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而且時刻都在挑戰你的底線。

「所以他們玩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會吵架。」
嘉宏說的一派輕鬆。

na 編:那爸爸在旁邊會不會覺得無所適從?

嘉宏:不會啊,我就在旁邊發呆。

爸爸放空中

就是這個節奏,
平時在IG上看到的日常故事在我眼前真實上演,
溫馨,然後可愛的要命。

 

從絲絲和嘉宏的互動之中,
隱約感受到兩人之間有著巧妙的平衡,
沒有哪一方總是頤指氣使、
也沒有哪一邊習慣性地拾起一切責任義務。

兩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
為揚揚和這個家灌注暖呼呼的愛。

 

面對教養這麼大而棘手的題目,
不免好奇看起來積極正向的這對夫妻曾經、
或是正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挑戰、
又是怎麼找出合適的解方?

 

▍成為家長以來最大的挑戰/最艱難的時刻?

積木大師揚揚的傑作

嘉宏:我兒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所以當他到一個環境裡面的時候,
我們會擔心他能不能遵守秩序、融入群體,
怕她被老師貼上標籤覺得他是個不乖的小孩。

「剛上學的時候發現跟學校老師理念上有一些不同,
也花了一些時間調適跟適應,
這個我覺得是教養路上一直都有的困境。」
絲絲接著補充。

「我是一個照書養的媽媽,
教養書都會告訴我們要給他們有限的選擇,
讓他們從中自主決定,
但他常常不是這樣(爸爸在旁邊點頭如搗藥)」

「後來才慢慢理解到:
教養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公式,
每個孩子家庭都不一樣。」

 

▍每天一定會和鵝子一起完成的儀式?

問到每天的儀式,
絲絲想到的是每晚睡前的母子聊天時光,
而我想到的是在她的某篇貼文,
提到揚揚在睡前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謝謝媽媽雖然不想、但還是陪我玩。」

對一個五歲的男孩而言,這是一個很深層的表達。

小小的身體裡,有一顆溫暖的心

除了睡前和揚揚回顧一天裡發生過的大小事,
這件事也充滿儀式感:

「每天上學前他規定一定要讀四本書,
兩本中文、兩本英文。

因為爸爸和外婆都是念中文的給他聽,
我就想說我早上可以多念一點英文的,

但沒有,
他就是規定我要兩本中文、兩本英文的。」
絲絲笑著說。

 

接著絲絲就拿出了一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本,
記錄著她和揚揚讀過的書,
內容從日期、書名到出版社都有,
堪比新生入學的書單,
不過是手寫的、而且有著份量十足的手作感!

我問絲絲:這多久要記錄一次?一個月嗎?

絲絲:每天。

看得驚訝不已的我納悶,
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
怎麼還有心力記錄這些?

「這對自己也是一種鼓勵,
事後才會記得:
哇!原來我們一起讀了這麼多書!」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絲絲:快樂吧 ..

嘉宏:所以我們選了有空間跑跑跳跳的幼兒園,
而不是離家最近空間小的全美幼兒園。

 

▍據說你書桌上有會無性生殖的紙膠帶,
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紙膠帶的?
最喜歡/最捨不得用完的是哪一捲呢?

笑看一切的父

嘉宏:現在會無性生殖的都變成積木了,
而且還繁殖得更快 ( 笑 )

絲絲:我本來就很喜歡逛文具店、
手作這些東西,
大概 2013 年的時候開始喜歡用紙膠帶,
然後認識了MT這個品牌,
發現這個紙膠帶黏性很好、
但貼在紙上撕起來又不會有痕跡、很好用。

絲絲的紙膠帶畫作 

熱愛手作的絲絲,
因為開始玩紙膠帶,
還去上了紙膠帶畫的課程,
顧名思義就是用紙膠帶作畫。

畫作需要更多的素材和色彩,
自然就成了購物的絕佳理由,
於是紙膠帶就開始無性生殖了。

「這是我剛開始買紙膠帶的時候,
把每一款膠帶的樣式貼在本子裡,
然後我連MT上面的貼紙都會撕下來貼在上面。」
絲絲像是拿出珍藏已久的寶物與我們分享著。

絲絲:其實我最喜歡、
也覺得最實用的紙膠帶不是MT
是日本倉敷的生活文房具品牌-倉敷意匠

他們出的紙膠帶款式不多,
但我覺得都很實用、黏性也很好!

我很喜歡井上陽子設計的這款「舊書」,
像舊書內文般的圖案,
搭配上復古的顏色;

紙質是有透視感的,
做手作或是寫日記可以當點綴、
也可以當主要圖樣,
很容易創造出隨性、有質感的氛圍。

因為太喜歡了,
我還買了兩三捲備用。

 

這不禁讓我好奇,
究竟是什麼讓絲絲從文具坑爬出來,
又接著走向玩具的深淵!?
然後頭也不回、毅然決然地一躍而下 (笑)

 

▍對你來說,玩具存在的意義是?

naef Spiel mini不僅絲絲喜歡、揚揚也玩得愛不釋手

「以前我一直覺得我們家裡只會有書,
不會有很多玩具。」

喜歡閱讀的絲絲回想著。

傳統教育告訴我們「業精於勤荒於嬉」,
好像玩是一件休息時間才被允許做的事,
但就像瑪莉亞.蒙特梭利說的:
”Play is the work of the child.”,
學齡前的孩子,其實是透過玩這個語法,
來讀懂這整個世界。

絲絲繼續說,
後來才發現木玩的的框架較少、
給予孩子很大的發揮空間,
對創造力也很有幫助,
兒子就很喜歡可以用積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接著回應:
「我記得揚揚好像在做簡報一樣,
一個角落、一個角落的介紹他的豪華城堡。」

絲絲:對,他喜歡做比較複雜一點的東西,
也喜歡各種嘗試,
所以如果我想做一些比較簡單的,
他就會說:我不要!

嘉宏:然後就會吵架 (再度一派輕鬆)

我覺得是表達自己的方式,
因為每個人玩木玩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也是一個橋樑。

我玩的方式跟你玩的方式不一樣!
那我們要如何協調?我們要怎麼溝通?

所以當真心投入,
木玩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可以讓爸媽跟孩子交流、
並從中體會愛,
我也從這個過程中更了解、更接納自己。

 

—比起試圖改變,接納可能更重要—

絲絲:在跟他玩的過程中,
因為衝突的發生,
了解到自己有時是一個堅持己見、
不能接納不同意見的人,
同時發現他也是一樣的個性。

你以為你給了他跟我們父母不一樣的教養方式,
你覺得他應該會跟你很不一樣,
結果發現他某些行為個性就跟你一模一樣,
尤其是你不喜歡自己的那部分。

這時才意識到要接納孩子這樣的特質,
回過頭其實要先接納自己。

 

▍為什麼特別喜歡木製品?

「我喜歡木頭溫潤的感覺,
以前就一直覺得自己的家以後一定要有木地板!」

聽她這麼一說,
不知為何腦海浮現出絲絲和鵝子、還有歐奇大爺,
躺在木地板上一起慵懶的樣子。

那爸爸呢?大概正在辛苦的工作吧哈哈哈哈!

 

絲絲看完這一段說:沒有喔,
爸爸才是我們家常常躺在地上的人 #躺平系爸爸

 

▍第一次看到 naef 感受是?

絲絲的第一盒naef就是naef Spiel

絲絲:一開始是在 IG 上面會看日本的媽媽玩木玩,
然後就發現很多媽媽家裡都有naef Spiel
覺得「哇,怎麼有這種造型的積木!」

和na編一樣,
絲絲說她一開始也比較心儀原木色的積木,
直到看到實品才發現,
原來彩色的塗裝也可以處理得如此細膩,
就這樣成為naef的忠實粉絲。

 

▍請推薦三個積木玩家IG帳號

@birnspiel
一位日本媽媽,
各個木玩的搭配也都很別出心裁,
照片拍的很美!

 

@thetoysareforme
來自美國的媽媽,
很認同他的帳號名!哈!
是因為她用積木排的美麗Mandala才開始追蹤。

na編按:上面這位就是來自美國的Mahima,
把她的帳號拆開來,
就是「The toys are for me 」

 

@kat.fyi 
她用grapat的loose part做的動物造型、
還有用木偶排的圖像實在太厲害,
木玩的顏色在他的運用下的非常協調。

 

▍ 有沒有全家三人一起完成挑戰,
然後覺得達成感滿點的經驗?

絲絲:應該是那次穿著拖鞋去那個 ..

嘉宏:合歡尖山

na 編:穿著拖鞋!?

絲絲:對,就很臨時決定,但沒有很長拉 ..

嘉宏:什麼沒有很長!?一個多小時欸!

絲絲:對 .. 哈哈,我們就臨時起意然後走一走發現:
咦!前面沒有步道階梯了!

最後有一根繩子在那邊,就要用繩子爬上去,
旁邊都是石頭那樣。

無論是在人生旅途上、
或是教養孩子的過程中,
總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干擾原本一切安好的規劃;

但是絲絲與嘉宏用身體力行,
讓鵝子親身體會到:
令人驚喜的風景,有時需要勇氣,
敢於擁抱計畫外的變化的那種勇氣。

 

▍你曾說想像力和願意嘗試的開闊胸懷,
都是大人已經失去的能力,
鵝子曾做過讓你印象深刻/自覺不如的是?

絲絲說,
這樣的感受反而常出現在比較小的事件上。

「比如說之前玩Ligno的時候,
他突發奇想把圓柱往bauspiel的寶石積木塞,
結果還真的被他找到可以塞進去的凹洞,
還有用naef Spiel堆疊起來說是棕櫚樹。」

 

"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
是因為停止玩樂而年老。"
–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

從絲絲的經驗分享中再一次體會到,
身為父母或照顧者的我們,
並不總是擔任引導或知識傳授的角色;

在遊戲的過程中若我們投入足夠的心力,
相信大人後的我們也能夠從孩子身上,
也就是我們的遊戲嚮導身上有所獲得。

 

▍身為一位木玩狂熱者,
家裡的玩具你最喜歡的前三名是?

特別帶來與我們分享的Grapat降臨曆

絲絲:他最喜歡的其實是磁力片,
然後還選了GrapatDiamant

我自己的話是選了GrapatDiamant
KaplaAbel

絲絲跟揚揚都喜歡的Diamant胡桃木版本

 

▍ 雖然常常最後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但你希望鵝子未來長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絲絲:你一開始是說想要他怎樣?自信爆棚嗎?

嘉宏:不是!我是說什麼 …. 信心爆棚!
那時候就覺得,
有信心的人好像做什麼事情都滿不錯的,
所以就希望他成為一個有信心的人。

絲絲:對,但我覺得後來跟我們想的不太一樣,
所以就變成希望能讓他順著他的特質成長。

就好像植物一樣,
不可能因為你用不同的方式種或是給不同的肥料,
他就長成另外一種植物。

我們能給的就是好的養分,
成長過程難免遇到狂風暴雨給予他支持,
幫助他長成他這株植物最好的樣子。

 

這時揚揚把桌上的Angular收合起來、
拼成一個正方形,
推到na編面前..

na編:這是要給我看的嗎?

揚揚: (點頭 )

na編:如果是我們家弟弟,
他會說這是鬆餅。

嘉宏:他的話會說這是黑洞。

絲絲:對,因為他很喜歡跟宇宙有關的事情。

五歲男孩與他的黑洞

 

▍有什麼想跟 naef issue 的讀者分享的嗎?

問到這一題,絲絲秒回覆:
「動手就對了!」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
原來她說的是動手「玩」就對了!

絲絲分享說,
自己看到IG上很多厲害的媽媽玩家們,
搭出各種精彩的作品,
心裡難免懷疑:他們好厲害喔!我做得到嗎?

 

有時候,
一些想法可能要到了動手實作才發現不可行,
但是創意也常常在一邊動手、一邊思考的同時,
像突然通電的燈泡那樣就亮了起來;

相反的,
如果只是在腦中想像而不沒有動手玩,
可能也難有那樣的靈光乍現。

 

就像絲絲說的一樣,
木玩除了是大人和孩子之間很棒的互動媒介,
同時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會反映出自己的心境。

玩著玩著會發現,
你的作品裡面有屬於你的獨一無二。

所以絲絲鼓勵大家:
別怕,玩就對了! 
越玩越好玩喔!

 

趁著記憶猶新,
打算趕快把專訪的內容整理出來;

翻翻筆記,
從絲絲的回應中感受到她的有備而來,
意思不是她準備了精心設計的完美答案,
而是發自內心地往自己深處發掘的真實分享。

 

無論是訪談時提到她和揚揚平常的生活,
還是母子倆在現場的互動,
都看得到尊重和同理;

就像絲絲和嘉宏說的,
他們順應孩子的氣質、
不過度加上自己的價值觀,
無非是希望他長成一個快樂的靈魂。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
玩積木時像大師般專注的揚揚,
變成今日這個相當執著的酷小子,
而且跟媽媽一樣善於觀察、
母子都是心思細膩的人。

也許未來會跟媽媽一樣,
變成某一個領域 (或兩個)的狂人也說不定!

 

 

Follow 絲絲 at @judy.love.ochi.hung

Photo by: @karren_kao

Shoot at: @wutz.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