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塗鴉,第一個想到的是在夜裡手持噴漆突襲街頭、
忍者般行蹤無影的創作者;

接著浮現在腦海的是當代最具話題性的塗鴉藝術家 Banksy
他任由巨大的情緒從噴漆罐上細小的孔洞溢出,

2023 Banksy 《垃圾桶中的愛》特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噴灑在城市的角落、台階、或是牆面上,
用戲謔卻犀利的畫面探討政治、
戰爭、資本主義這樣斗大的議題。

2018 西服男子手持如長鞭的指數折線,是具象化的資本主義 by Banksy

這樣說起來也許會覺得塗鴉離你好遙遠,
但其實在街上的每一個噴漆印記、每一張貼紙,
代表的遠遠不止是街頭文化,而是對改變現況的渴望。

REACH @ 2017 高雄 Click Clack 街頭塗鴉派對 

如此說來,我們與這些黑夜裡的創作者並沒有那麼不同,
我們都在為了讓生活更接近自己的想像而努力著,
有時候我們都吶喊著,只是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到底是誰在學誰呢?REACH & 小 na 編

積木玩家專訪企劃悄悄地來到 EP. 10,
這次和 na 編聊聊的正是一位塗鴉藝術家,
他是台灣塗鴉圈的先鋒 —— REACH 

在更多元包容的今日,塗鴉不再是街頭限定,
這 20 多年來 REACH 從沒有放棄活出自己的樣子,
走出夜幕的他如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語彙,
也擁抱人生階段的轉變為作品帶來的、不同過往的創作能量。


塗鴉與街頭藝術?

維基百科的定義,若定義的廣泛一些,
塗鴉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期、甚至史前時期。

而 Graffiti (塗鴉)的語源是義大利文,
指的是牆面上的銘刻或類似壁畫的史前藝術,
當然了,那個年代可沒有噴漆罐這種東西。

2024 Tagging by REACH @ TMoFA

塗鴉藝術的近代發展始於 70 年代,
留下名字的塗鴉被稱為 Tagging(標籤),
60、70年代的 Tagging 有相當程度的地方色彩,
後來才慢慢發展成個人化的作品、再演變成常見的泡泡字。

2000s Bubble Letters by REACH

本以為泡泡字的盛行是因為造型上的反差效果,
「那都跟速度有關,因為這些行為大部分都是非法的。」
REACH 解釋道。

接著出現的是潦草到難以識讀的字體,稱為 Wild Style,
「這一整套 system 才叫 Graffiti,
對很多 OG 來說這才叫塗鴉,對我來說也是。」

na 編按:OG,Original Generation 的縮寫,初代大前輩之意。

到 80 年代中期,被稱為 Stencil 的新派別出現了,
使用模板噴漆,這種做法讓創作者能在數秒內完成作品,
文章開頭提到的 Banksy 就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然而,Stencil 在塗鴉界最初是不被承認的,
因為噴漆技巧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而 Stencil 瞬間就能完稿,
兩派人自然不對頻。

因此塗鴉人不會認為 Stencil 屬於塗鴉的範疇,
而將其歸類為街頭藝術 Street Art。

歐巴馬的競選海報就是屬於 Poster Graffiti,由美國藝術家 Shepard Fairey 所設計

貼海報也是街頭藝術的一種,
「一捲紙、一把梯子、一支很長的滾筒刷,一沾上去一刷,
就貼好了,這就是求快速。」

 

近期創作想要探討的議題?

CATMO 03-1 ~ 03-9 | 2021 | 噴漆、油性顏料、水性顏料於畫布 | 130 x 162 (cm) @ 大河美術

伴隨年歲和環境的變化,每個時期想談論的主題也有所不同,
REACH 近期在思考的是「時間」。

「以前你會浪費時間,現在你不敢。」

為了塗鴉曾經徹夜不眠的熱血青年已步入中年,
 REACH 坦言,身體機能的衰退讓他意識到時間的重要。

「你有沒有算過孩子 18 歲的時候你幾歲?
可以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因為你正在老去。

藝術家 5 歲的兒子 Mo 玩得正開心

REACH 最近的創作元素跟孩子的「玩」有關。

「小朋友不會在乎他拿什麼顏色,
有時候會莫名配出一些很棒的顏色,
對我創作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天然的素材庫。」

有時看到兒子的遊戲室亂得很美,REACH 會請太太先別整理,讓他先拍照

初為人父人母,總有許多令人難忘的時刻,
而對 REACH 來說,自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中取材,
是創作者限定的珍貴體驗。


成為爸爸最大的改變?

「覺得好累。」
有孩子的應該都能懂,這短短四個字裡面裝著的各種情緒。

REACH 說,太太一直都很喜歡小孩,
殊不知自己的小孩無處歸還,
是完全不同層級的狀況。

「這,沒的準備啊!你懂這種感覺嗎?所以我才會說他難啊!
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過最難的一件事情。

正在滑板上平衡的塗鴉藝術家

在創作者的感性面和父親的理性面之間求取平衡,
是 REACH 過去五年來持續面對的挑戰,
在家工作讓這件事變得更困難。

因此北上到桃園兒童美術館進行的專案,
就讓他再次體驗到能專心工作的效率,「好.爽.」他直言。

聊回父職帶來的變化,
REACH 認為有一部份的不同是對孩子的看法,
成為人父他才體會到,原來有孩子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初次見面卻能輕鬆自在,想必是小 na 編的年紀與 Mo 相仿之故

和兒子相處了五年,
現在 REACH 與孩子互動時更有自己的一套,
他會蹲下身子、輕聲細語,
也知道要留意孩子天生的氣質。

除了跟孩子相處時讓自己有更多彈性,
REACH 也提到,跟孩子的相處經驗讓他更懂得換位思考。

「我開始用更多不同角度看——無論創作或是人,
我覺得我開始更懂得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各種事情。」

爸爸同溫層取暖至此,我們也聊起沒有爸爸手冊的孤單,
不過去年 2 月起,於產檢時就同步發放實體爸爸手冊,
對於手足無措的爸爸而言可謂可喜可賀!

延伸閱讀:準爸爸實體手冊 2/1 上路 助攻成為神隊友

Cella arranged by Mo

此時,原本一直在旁邊的玩 Cella 的 Mo 拉了拉爸爸的袖子,
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

「很酷耶!而且你還排了個角度,好漂亮哦!」
爸爸立刻給予肯定的眼神。

據說 Mo 真的很喜歡 Cella,每天都要玩

「不要動哦、大家都不要動哦!叔叔你不要讓人家動這個!」準備上樓休息的 Mo 不忘叮囑。

 

喜歡父親這個角色嗎?

望著兒子的眼神裡面滿是關愛

「喜歡啊很喜歡,噢我沒有想過我會這麼喜歡耶!」

雖然這麼說,周遭朋友有意加入家長行列時,
身為過來人的 REACH 居然勸退好友。

「我很愛我兒子,也覺得當爸爸很棒,
可是你要想清楚,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是你接下來一輩子都要面對的事情。

爸爸認真做事,Mo 認真玩

縱使事業正在需要衝刺的階段,
當工作和陪伴孩子的時間發生衝突的時候,
REACH 仍然希望把握每次和孩子相處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選擇也讓他面臨另一種聲音:
「你是不是花了太多時間在陪伴孩子?」

REACH 認為自己身為藝術家,
應該善加利用一般工作者沒有的時間彈性,
好好的陪伴兒子才對。

「所以爸爸手冊很重要。」

深感蠟燭兩頭燒是難上加難的 REACH 如是說。


第一次看到 naef 的感受?

「其實大概一兩年前就看過 naef 了
-就很美、很單純,好想要。」

回憶當時在官網瀏覽時看到 Cella 時,
REACH 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個設計的邏輯很清楚明瞭、
但是變化不若 naef Spiel 豐富,
然而看到實品卻完全顛覆他原本的認知。

「naef 其實不是玩具、很像藝術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naef 真的完全不貴。」

naef Combination by Mo


如何平衡陪伴孩子、工作,還有自己的生活?

REACH 將生活上的平衡分成兩個層次,外在和內在,
作息的時間是否分配得當屬於外在,
而在心理狀態的切換則屬於內在。

(叔叔!!!!)

樓上傳來 Mo 的呼喊,
後來才知道他人在樓上心卻繫著 naef ,
擔心 Cella 已經跟著 na 編回家了。

:爸爸你快來!

身為一位求好心切的父親,
REACH 期許與孩子的相處時光是有品質的,
所以要求自己陪伴孩子時心無旁騖,
然而因為時間的緊縮,反而使進入工作情境反而變得困難。

「比如說孩子上樓、去上學,
你有辦法馬上切換成工作模式嗎?有時候很難。」

開始工作前,
REACH 原本習慣先整理桌面、挑選音樂、
用喜歡的事物來作為進入工作狀態的緩衝,
然而在時間更加可貴的這個階段,
做不到心態上的斷捨離似乎讓工作順暢度大受影響。

各種噴頭

「我現在得逼自己沒有儀式感,立刻切換。」

除了工作狀態上的挑戰,
最近發現連看電視都感到疲倦的 REACH 給自己的功課是——
紓壓模式的調整。

「如果沒有要追的劇就不要看電視,
我要逼自己去做別的事情。」

 

從平凡中尋找不凡

孩子的觀點純粹無濾鏡,REACH 經常被兒子啟發

身為台灣塗鴉界的 OG ,
REACH 曾說他刻意少看其他塗鴉作品,
目的是為了最小化其他作品對自己的創作風格的影響,
但是為了持續汲取創作靈感,反而轉向欣賞不同的創作形式,
而近年影響 REACH 創作最深的,就是他 5 歲大的兒子。

除了兒子之外,
REACH 也觀察街景、人群,
也許是一個有趣的構圖、或是一個好看的色彩組合。

 

接觸塗鴉以來最艱難的挑戰?

「最難就是在賺不到錢、又需要錢的時候,
然後跟自己講說:你是要繼續撐下去呢?
還是要去乖乖找份工作、有個固定的薪水、
然後之前的努力都白費掉?」

REACH 接觸塗鴉長達 29 年,
這對一些年輕人而言已經是一輩子了,
不難想像他在這中間遇到了多少難關,
但是談到人生的巨大困境,他聽起來卻是雲淡風輕。

「那時候住在頂樓加蓋,工作室也在頂樓,
一個月房租才4500,很便宜然後很大,但有夠熱、熱爆!

冬天又冷夏天又熱!」

當年的 REACH 每天用最低的預算吃飯,連雞蛋都無法負擔,
那天傍晚他沒來由的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
想不起開始落淚的原因,但他沒能忘記那個倍感絕望的時刻,
當時陪著他的,只有一隻狗。

「我哭得很慘,然後我的狗就趴在我身上好像要安慰我,
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幕,那是我在台北十年第一次想要放棄。

 

代表作和創作瓶頸?

「我其實花了很久很久時間才找到我現在畫的風格,
大概花了十年吧。」
又是另一個雲淡風輕。

REACH 回憶跟朋友去塗鴉的當時,身上帶著黑白色、
還有最喜歡的粉紅色噴漆罐。

「我就畫了一個圓圓的頭,兩個很大的眼睛,
然後畫了一個動物的鼻子和四個大牙齒,
之前畫這些時,身邊的朋友都勸我不要再畫這個了。」

後來在一次的偷噴行動中,
REACH 再次嘗試,在粉紅光頭上加了耳朵,
並在眼睛裡加上當時很喜歡的閃電圖案,
成為後來廣為人知的粉紅閃電熊。

 做成貼紙的代表作,REACH 說這些貼紙就像他的名片

粉紅閃電熊受到相當的肯定,
於是 REACH 在心中暗自決定,
接下來一年都畫這個,結果一戰成名。

雖然成功畫出代表作,REACH 卻沒有因此畫地自限,
受到周圍的日本藝術家和日本文化的影響,
他開始想要嘗試一些不那麼可愛,更抽象、極簡的風格。

邊說 REACH 就拿起紙筆,說起當時在機場用機票發想,
用畫筆跟我們分享下一個代表作的故事。

「我原本畫貓是這樣,後來我把臉拿掉、開始只畫手跟腳!
然後一隻接一隻,就變成你們現在看到我畫的圖案。」

REACH 一面畫一面解釋說,
這個想法其實來自漫畫《灌籃高手》,
主角櫻木花道的防守招式——千手觀音。

只是作品發表過了好一段時間,
他才讓大家知道整個發想脈絡。

MOVEMENT 04 | 2017 | 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 60 x 60 (cm) @ 大河美術

至於創作瓶頸,
REACH 笑說自己是擅長累積素材的「整理狂創作者」,
並自信地說幾乎從未遇過創作瓶頸。


永遠快兩步的創作者

「其實我永遠都想好我下一步、或是下面兩步要做什麼,
因為這樣一來我永遠都有東西可以畫。」

也許可以說 REACH 的自信,
來自於充足的準備和對自己充分的了解,
給自己時間上的彈性之餘,他也持續觀察市場和趨勢。

「基本上我不太因為現在流行什麼我畫什麼,
可是我覺得那是一個功課,你得做。」

 

嘗試獨立接案,一試就是十年

REACH 分享當年第一次出國,去的就是日本,
每天跟著藝術家朋友們一起行動,
而這次的經歷也影響了他人生的下半場。

「我就每天跟著他們去party、去表演,
看他們的生活怎麼過、怎麼賺錢,
我問他們說:你們覺得我在台灣能不能像你們這樣生活?
他們說:拜託不要,你會餓死。」

雖然前輩這麼說,
一心活出自己的 REACH 回國後仍然辭了工作,
然後試著自己接案。

「試了多久?」我問,
「試了十年都沒賺錢。」

「沒有想過停損?」覺得難以想像,我再問,
「沒有,就是蹽落去了你知道吧!」

 

我們的文化在創作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020 MOVEMENT by REACH @ 鹿港

談論到風格,
無論對日本、韓國、歐陸、美國或南美洲了解多少,
大概還是會有一些想像、直覺、甚至是刻板印象,
但是當主題換成台灣時,
似乎就連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很難說得明白。

屬於台灣的風格、能代表台灣的究竟是什麼?

「身為一個台灣人,如果你在某個時刻做出能代表自己、
並且被很多人認同的風格,
基本上我認為那就是台灣的風格。」

台灣 100 多年來的歷史算不上長,
由於發展過程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
想要找到明確的特徵或標籤就顯得沒那麼容易了。

REACH 接著說,在國際上受人景仰的藝術家或是創作者,
未必會特別強調自己從何而來,
更多的是作品受到大家的喜愛之後,
人們才漸漸了解作者的出身和背景。

 

2016 宅壁畫 by REACH @ 駁二藝術特區

「我覺得應該用這個方向才對,去發展一個很棒的東西出來,
讓他成為代表這個國家的文化。
到時候你就有辦法代表台灣了,
你就代表台灣的某一種東西了。」

也許一直以來習慣找尋正解的我們太急於被看到、被認可,
總是求好心切,卻總是想找出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答案。

不過就像 REACH 所說的,
也許我們不需要執著於找到能完整代表台灣的「唯一正解」,
當越來越多人做出好的作品,
呈現出的就是台灣的其中一個面貌,
只要持續地說、好好地說、大家一起說,
總有一天能說好台灣的故事。

 

想跟 naef issue 讀者分享的?

「買一張大畫布給你的小孩,大概 200x200,效果很好。」

REACH 為兒子購入了這幅大型的畫布,
Mo 只要一想到就會拿起筆到畫布前作畫,
na 編當天還有幸請這位小小創作者為我導覽。

 

Follow REACH at

Instagram: @reach_studio

Facebook: REACH

Website: www.reach-studio.com

 

|Latest Event|

[探險未來!] Where the Adventure Begins

Location: TMoFA

Date: 2024/4/3-9/1

Opening Hours: 0900-1730 Wed. - 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