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為什麼國外品牌明明就賣的不貴,我們所得的也沒人家高,
為什麼賣我們比較貴?還是…代理商賺很大?」
這個問題, 相信大家都曾經想過,
但你知道答案嗎?
讓na編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我們心中都曾有過的疑惑,
別的商品我不懂,
就說我們家的玩具吧!
就跟許多其它的進口商品一樣,
naef的玩具遠從德國產地進到台灣,
勢必得經過
產地-當地物流-當地港口/機場-出口報關-海運/空運-台灣港口/機場-進口清關
如果你有在ebax、Amazox等國外購物網站消費的經驗,
那上述的流程你可能會有些概念,
但分隔線之後的就稍微複雜一些了,
如果你沒什麼耐心或是已經有點睏,
可以直接跳到分隔線結束的地方 😉
————我是可怕的分隔線————
由於政府需要確保送到人民手中的商品達到最基本的安全性,
特定商品 (兒童用品、輪胎、化工用品….)
會需要進行相關的檢驗和申報,
"依據玩具國家標準CNS4797之定義:凡設計、製造、銷售、陳列或標示供14歲以下兒童玩耍遊戲之產品稱為玩具。
玩具為經濟部公告之應施檢驗商品,凡進口或國內產製之玩具必須報經檢驗合格始可於市場陳列銷售。"
別看上面短短幾行字,
在確定要進口之前就得先備妥相關文件,
商品到港之後必須依規定張貼中文標籤、批號、進口月份等資料,
還會依據不同的風險等級採取不同的檢驗措施,
這也是為什麼,
na編獲得被破壞的經典積木一只+斷腿的Jumping Jack一尊。
而且我們可愛的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和
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生活用品研發檢測中心
所編寫的檢測標準可是參考歐盟、美國等世界上最嚴格 廣泛使用的規範,
才能讓我們的家長買的安心、孩子玩得開心。
雖然身為消費者,
我們常常無法知道商品是否真的按照法規進行檢驗,
但至少檢驗合格的商品上面一定會貼有符合標檢局規定的檢驗標示貼紙,
長這樣
而政府所以我們偶爾會看到消保官、
標檢局人員在某某夜市查獲玩具標示不符規定的新聞,
表示我們的公部門非常盡心盡力的為大家把關。
回到主題, 除了從產地運到台灣的高額運費,
報關、報驗的程序需要報關行、報驗行、標檢局、玩具中心的人力投入,
還有我們因為檢驗產生的耗損,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成本,
合法經營的廠商必須付出這些成本,
這些支出自然也會反映在售價上,
而大家常常聽到進口商品會有的關稅,
針對我們進口的「玩具」項目,
我們很誠實地告訴大家,
是不用關稅的,
但是仍然會產生進口貨物稅。
到這邊為止,
好不容易把商品從德國的工廠送到我們的倉庫,
我們的進貨成本就已經比當地的店家先多了15-20%,
除了這些之外, 我們還需要負擔的成本有
– 匯率波動
(可能是一個很難想像的概念,
曾經出國旅遊換過外幣就知道,
當匯率好的時候,
我們可以換到比較多的外幣,
而這所謂的「匯率好」,
代表的可能是強而有力的台幣、
或是因為經濟或其他因素造成當地貨幣幣值疲軟,
這兩個因素都意味著比較多的銀彈讓我們出門揮霍;
反過來說,
當匯率不好的時候,
也就是台幣弱勢、外幣強勢的時候,
我們以相同金額的台幣換得的外幣就比較少,
進口商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對一間公司來說,
就是風險和成本)
– 行銷費用
(廣告、活動、促銷)
– 物流
(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實體門市、通路,
運費就是個一定會發生的費用)
– 庫存成本
(庫存成本是另一個很難想像的概念,
以我們3-6個月進一次貨的頻率,
我們就必須要備足往後半年左右要銷售的貨品,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預計一款$1,000的商品在接下來半年會銷售50組,
我們就得先拿出$50,000購入該品項,
而這半年內是不是會全部賣完,
除了根據我們的經驗,
完全就是一個大問號,
所以賣出低於預期的數量所產生的商品保管費用和風險,
就是庫存成本)
– 報廢品
(因為運輸、檢驗、退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商品耗損)
– 通路成本
(如果有在實體/線上通路販售,
通常都會有3-60%的抽成, 依平台不同而有差異。)
欸,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想睡覺了?
那我們讓可怕的分隔線到這裡就好!
————THE 可怕的分隔線 END————
講了這麼多,
意思就是「成本很高」,
但這些費用如果不寫出來,
大家是很難想像的,
如果銷售量不高,
原廠自然也沒辦法給我們非常優惠的價格,
進貨價格沒有足夠的空間的話,
也因此,
把這些成本加上去之後的價格比原產地高也是情非得已啊!
那如果銷量好的話呢?
無論從生產或是銷售的角度來看,
數量的增加都有助於降低成本,
這代表什麼呢?
如果我們希望某一個品牌的產品在台灣的售價變低,
那最好的情況就是大家以購買行動支持品牌公司貨,
讓公司有足夠的籌碼跟原廠協商、取得更優惠的進貨價格,
而代理商就有空間可以回饋消費者;
反之,
如果大家喜歡這個品牌,
卻因為價格較低而選擇向代購、水貨商購買,
會造成的就是代理商的銷量、採購量、乃至於議價能力變低,
使大家看到的公司貨價格節節高昇。
關於代購,
讓我們下集待續,
– naef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