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7月16日正午,
na編再次環視這20餘坪的空間,
畢竟這個空間裝載的,
不只是超過60歲的naef Spiel老爺爺、
更多的是,
關於積木、木製玩具,
想跟大家說的千言萬語。
所以就算撤退在即,
na編還是想再用力看幾眼,
(暫時不去想這麼多展品回到家裡要如何收拾)
深吸一口氣,
彷彿要將這將近一個月裡發生的一切,
連同氣息一起吸進身體裡,
變成繼續走下去的滋養,
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在展台上星光熠熠的積木們,
隨著熄滅的投射燈,
一一被取下整理、裝回包裝盒。
這趟以時光為名的旅程,
在這裡告一個段落,
也期許再次啟程不用太久。
展覽已經結束兩個禮拜了,
生活節奏從備展前的緊湊、
展覽期間的熱血沸騰、
再到展後的記憶體不足,
現在終於慢慢回歸日常腳步。
這也才有辦法靜下心來,
回顧那些想要記得的美好時刻。
第一篇,
我們先來説說展覽主題-時光積。
為什麼想做展覽?
第一年推廣就把展覽列為必須完成的目標,
想跟大家說說關於naef的故事、
還有這個老爺爺一般的木玩特有的迷人風采,
也想和大家一起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玩具」。
photo by @aya__iwamoto
之所以想透過展覽這樣的形式來表達,
是因為展覽是大家最有機會願意耐心聽完撈叨的場合。
畢竟, 看展就是要來聽故事的嘛!
但是,
辦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要有適合的場地、剛好的檔期,
可能還要跟空間主理人理念相近、
聊的來才有機會。
所以展覽一直以來像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
說來奇妙,
去年找書因緣際會到訪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在陳社長的接待下參觀了地下室的藝文空間,
舒適的氛圍和大小剛好的空間,
加上書店選書跟建築設計高度相關、
甚至連繪本都有,
完全是我們想要接觸的族群可能會出沒的地方!
Photo by @aya__iwamoto
更棒的是,
展覽檔期將近一個月,
慢吞吞如我,
想講的可以一字一句慢慢說,
再適合不過。
社長更爽快地說:
「展覽期間只要你人力夠,想辦多少活動都可以!」
下次再踏進田園城市就是簽約,
也是在這一刻才真的感覺到:我們要辦展了!!
Photo by @aya__iwamoto
時光積?
時光積是動詞、也是名詞,
是日復一日堆砌的動作、
是日積月累疊加的成果。
Photo by @aya__iwamoto
展場裡人氣最高的作品之一,
無疑是已屆退休年齡的naef Spiel初代版。
積木老爺爺之所以令人動容,
是老件獨有的故事和溫度,
是時光的足跡。
就如展覽視覺設計擔當Dee Chu說的:
「那些刮痕不是積木受傷,而是努力玩出來的浪漫。」
六十歲的積木?
在naef瑞士原廠的某則貼文底下,
一則留言這樣寫道:「六十年後,這盒積木還在我桌上。」
珍愛超過六十年的玩具,
這樣的概念拿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可能都非主流,
但這就是「時光積」的核心和展場裡所有問號的緣起。
Photo by @oystersamphoto
牆面上的文字都以問號作結,
目的就是希望引發觀者的共鳴與思考,
na編的確也在展場見證了對話的發生。
記得那天有兩位朋友在展間最深處,
看著書桌上的積木和牆上的提問,
於是一人問另一人:
「你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我最喜歡的是娃娃!」
如果小時候的玩具還在,
會是以什麼面貌存在?
用途早就和購入時的需求不同也說不定,
或許是收藏、變成具有個人色彩的居家裝飾,
又或者,昇華成一種情感的載體。
na編入手的第一盒naef Spiel,
就是我跟孩子之間的共同記憶,
不以byte為單位,
卻跟二進位資料一樣沒有時效性,
一拿到手上,什麼都想起來了。
導覽時有位朋友問我:所以這一題的答案是什麼?
其實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啊,
所以答案應該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這樣的對話不見得出現在和旁人的互動之間,
或許當你往自己內心深處探索之時,
開啟對話的對象是自己。
買少買好
「消費」是另一個想跟大家聊聊的題目。
對na編而言,
買少買好其實並不若字面簡單俐落,
不是因為「好」、「價高」,所以只能買少,
不是這樣的,那是倒果為因。
Photo by @karren_kao
買少買好是一種選擇,
或者應該說,
所有的購買決策本來就是價值選擇;
我們選擇購買的品牌、管道,
都跟自己相信的價值觀有關,
品牌和店家如果跟你有著相同的信仰,
很有可能他們的策略會更靠近你的期待。
如果剛好有看展的朋友願意聽na邊撈叨,
我可能會舉這個例子:
原創是挑戰性非常高的任務,
大部分的公司銷售的是優化後的現有設計,
強調原設計的優點、弱化劣勢,
延伸出更多的變化,
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成本。
那會怎麼樣?
產出更便宜且品質不遜於原設計的產品,
能讓大家都用較低的預算入手好設計,
乍聽之下好像還不錯?
不過我們慢慢會發現,
生活周遭的物件長得越來越像。
Photo by @oystersamphoto
如果希望持續看到原創設計問世,
也許可以把有限的預算用於支持喜愛的原創品牌。
這可能讓這些品牌走得遠一些,
為未來開創更多可能性。
長遠來說,
這就是身為消費者的影響力,
這就是你決定世界樣貌的其中一個可能的路徑。
下集待續…
覺得我會不會寫個八集還寫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