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na編的初相識,
是在Instagram的小盒子裡。

na編透過文字給人的感覺,
是沈靜、溫暖而有趣,
若具體地用一樣物品形容他,
我會說他就像naef的積木一樣,
放在那兒安靜且謙卑,
卻讓人不自覺想更加了解。

 

第一次坐下來深談那天,
我們約了家星巴克。

當時陽光正好,
對面坐了兩位女學生正拿著螢光筆埋首苦讀,
而早已長大的我們倒是終於有空能擒著積木專心把玩。

我們暢談甚歡,聊了兩個小時還不夠盡興,
話題除了naef,
剩下的全圍繞在諮商、原生家庭、
改變、心態、健康、撐下去⋯。

明明是第一次聊天,
卻能互相接住彼此的傷口、聽懂彼此說的話,
這除了讓我感到一些驚訝以外,
更多的是篤定與確認,
確認了原來出生在20世紀末的我們,
跨過這個世代的門檻後,
其實過得並不是太好。

 

美國非營利組織P21在2002年時曾公開倡導了4Cs
也就是21世紀最需要學習的4種技能:

Communication 溝通力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考
Collaboration 團隊合作
Creativity 創造力

 

這四種技能,
我很遺憾地發現,小時候的我一種都沒有。

不知道對面的螢光筆女孩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
「讀書」既不是勇敢的追求,也不以快樂為目的。
可能我們的父母也一樣不夠勇敢,
所以不曾告訴我們世界有多麽寬闊。

但,說到底,
如何說服現代父母勇敢地丟掉孩子手上的螢光筆,
我想光是「孩子會活得更快樂」可能還不夠,
最終仍然取決於「沒有螢光筆的人生是否會更成功」吧。

於是我仔細閱讀了P21對於4Cs的解釋:

Communication 溝通力
共享想法、疑問、點子、解決方法;

Collaboration 團隊合作
與他人一起達成相同目的,互相學習、集思廣益;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考
以多元角度分析問題,展現跨領域與跳脫的思維;

Creativity 創造力
以革新、創意的方式完成目標。

 

我驚喜地發現,
na編那天帶來的naef木玩,
不只擁有質感和趣味,
竟還和4Cs密不可分。

Ligno由簡單的方體與圓柱組合。
老實說,身為一個死板的大人,
第一次看到它時的我,
腦中真的聯想不到該如何利用它遊戲,
直到na編在我面前隨意變出幾種玩法,
我才豁然開朗。

其實孩子的Communication (溝通力) 便是這麼來的吧。
透過人與人的分享與對話,
我們從空白的世界不斷地模仿、
體驗挫折與他人的經驗、
解決問題,
最後在這個崎嶇蜿蜒的道路上,
我們終於走出自己的樣子。

na編說:「Ligno的圓柱是連接兩個方體的關鍵。」
我問:「這樣中間的圓柱不是很容易位移嗎?」
「如果再放半個圓柱卡在多餘的空間應該就不會了吧!」na編回答。

 

我對於這一來一往很是感動,
好希望這段對話發生在我們的3歲,而不是30歲呀。

不過進入21世紀也廿餘年了,
與人溝通的方式早已不再侷限於面對面的問答之中,
文字、影音、圖像⋯都是至關重要的溝通能力。

我們的孩子若能在遊戲中獲得更多互動與想像的空間,
也許未來能更靈活地運用多元的方式學習與他人、
甚至是與自己對話。

naef Spiel是我見過最矛盾的玩具了,
每個角度的點、線、面,組成既複雜卻簡單的畫面,
讓我想到一句老派又精準的形容: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正因為Spiel這樣神秘的特色,
Collaboration (團隊合作) 讓操作它
成為更有效果的遊戲方式之一,
透過每個人的自身眼光
來理解Spiel的各種角度、方向、嵌卡,
才能將個人力量集結成更強壯的團體力量。

 

在親身體驗搭建Spiel的當下,
我真的有種小時候在台上和夥伴四手聯彈的感覺。

我們的雙手有時必須交叉、重疊、
有時必須自顧自的,
但不論我們各自在譜上的何方,
我們都秉持著共同目標,
攜手共進完成同一首樂曲。

我是真心希望
我們的下一代能用心體會這段過程究竟有多美好。

 

我相信人與人之間一但出現連結,
必然也會產生矛盾、衝突。

孩子們將在這些分歧的岔路中不斷的失敗與重生,
這些將會如源源不絕的活水一般,
為人生的成長注滿意義。

 

上圖為我第一次和夥伴聯手想要挑戰的圖案,但試了幾次都沒有辦法把Spiel堆成這個樣子。

回到家後我們再接再厲,終於雪恥成功了,想大大地喊聲:「Hooray!」

 

Cella可以稱得上是我最喜歡的積木設計了。
每一塊直角與凹槽和漸變的色系,
讓它多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平衡美感。

na編告訴我有人曾經給了它一個美麗的名字:
「理性的積木」我願意為這個名字打個A++。

阿基米德的千古名言: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撐起全世界。」

我想孩子的世界也需要大人給個支點,
而Cella就是那個最完美的支點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期盼孩子們能用自己的頭、心、手,
來理解世界、分析問題、
展現屬於自己的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考)。

Cella完美地結合了幾何、建築、數學、藝術,
讓孩子體驗「跨領域」且「跳脫」的思維,
像是拋出問句讓孩子探索:
如何平穩地立起積木?
為什麼頭重腳輕的結構仍能維持平衡?
怎麼利用直角、轉向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心中所想?

也許在這樣的成長路上,
孩子們能學會不再盲目接收與相信、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幸運地找到這個社會中,
最適合自己的立足之地。

Creativity (創造力)的重要,
我想20世紀末的我們大概都能深刻體會。

在少一分打一下的年代裡,
我們早已學會了一個問題只能填一種答案,
這樣八股與填鴨的教育文化,
將我們塑造成為說一不二的考試機器。

好在墨守成規在21世紀是行不通的,
革新、變化、創造已成為基本的成功條件,
而naef Rainbow的出現,
彷彿正是為了療癒這個日新月異的極速世界裡,
仍舊如此僵硬的我們。

Rainbow本身的設計就是美與創意的代表。
每一道拱門的弧度都體現了柔和與優雅,
孩子能利用排列、堆疊、敲打來進行遊戲。

我特別喜歡Rainbow在顏色運用上,
不以大家熟知的「紅、橙、黃、綠、藍、紫」作為安排,
反而從亮橘而起,結尾於草綠。

這樣創新卻不違和的色彩運用,
不只是家中的擺飾而已,
還是結合視覺、聽覺、藝術等多元訓練的玩具,
我只想知道有誰能抗拒?

那天,
na編拿出Rainbow來時,
雙眼透露出了一絲隱晦的興奮:
「這是曲木技術,是傢俱常會出現的作法,
妳看!側面是一層一層疊出來的,
所以紋路很漂亮!
而且因為是傢俱技術,很堅固,
妳想坐在上面也沒問題!」

他講完之後發現自己有點失態,
不好意思的補了一句:「當然不會有人坐在上面啦!」

其實Creativity (創造力)正是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
當時的我只覺得na編說了個笑話,
跟著他哈哈笑了一下,
但我是如此盼望著還未長大的孩子們能有能力天馬行空的回應na編:
「那我們來用Rainbow做張椅子吧!」

 

我一直很高興現在有越來越多像na編一樣的父母,
提供了螢光筆之外的世界給孩子探索。

仔細想想,P21提出的4Cs概念,
其實圍繞的都是同一件事—成長型思維。

不只是孩子需要時時提醒自己思辨、成長,
即便是早已長大了的我們,
都應該要有能力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孩子、自己、與這個世界。

僅此祝福21世紀的你我他,期盼我們都能過得好。

 

About Audrey
教育人,陪孩子Learning by doing & playing,
並在孩子的歡笑與進步中看見發光的自己。

Instagram: @toyer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