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談到,
為什麼品牌商品進到台灣總是比產地貴,
還沒看的 這邊請
現在讓我們聊聊上次提到一點點的…

「代購」

沒錯,
就是讓喜歡海外商品的朋友趨之若鶩的代購 (或稱水貨商),
雖然說水貨好像總給人一種便宜、但沒保障的負面印象,
但其實我覺得代購不見得不好,
只是身為消費者,
我們必須自己權衡購買公司貨和水貨之間的利弊,
簡單來說就是

「你在乎的是什麼?」

首先,
一樣的東西水貨明明就比較便宜,
是好康吧!?
為什麼水貨有時會被視為一個負面的詞彙?

對原廠授權的合格代理商而言,
我們透過合法經營的公司、管道取得商品,
並按照法規規定的方式進行銷售,
而代購商有時遊走在灰色地帶,
沒有正式的代理權卻販售自國外零售店家、經銷商等管道取得的商品,
至於這是不是違法的行為,
就要看原廠與代理商之間的銷售合約規範。

的確從某種角度來說,
能透過特殊管道取得商品、並找到對的消費者買單是代購的本事,
然而在市場有經銷商/代理商和代購同時存在的情況下,
在面對低價的攻勢下, 對有原廠正式授權的經銷商/代理商往往會造成傷害,
可能是銷量受影響、

又或者,
代購有時候是看市場的發展決定自己的產品線,
不一定是以長期經營同類型商品或同品牌的的方式運作,
這時如果水貨商和代理商提供的客戶服務有落差、品牌定位不同調導致品牌形象受損,
對於想要長期經營品牌的代理商來說絕對是非常嚴重的打擊。

照理說,
此時原廠應該介入以維護代理商的權益,
但因為代購大多以相對小的規模、低調的方式銷售,
(當然小規模如我們的代理商、或是大張旗鼓的代購也是不是沒有),
市場上的水貨一多,
原廠其實也很難管控。

至於這些小從個人、大至企業的水貨商,
有的從零售店家取得商品再轉售、
有的甚至只是負責下單,由店家直接將商品寄至消費者手中,
大幅降低了代購商的庫存成本,
甚至瞄準各品牌、國家每年購物折扣季、搭配各式折扣碼,
有時可以取得跟代理商相近、甚至更低的成本,
為了和代理商爭奪消費者有限的預算,
水貨商自然會以比代理商低、有時候低非常多的價格販售商品。

這時候最壞的情況可能就不只是銷量減少,
當消費者開始以水貨商的價格來衡量商品…
等等,
我是不是說得太複雜了?

這樣說好了,
我想要購買某歐洲品牌行李箱,
在沒有水貨的情況下,
代理商的價格是25,000元,
但透過代購價格可低至16,000元,
將近10,000元的差距!!

當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跟代購買的行李箱品質跟代理商沒有不同,
開始以16,000元這個價格為基準衡量這個商品,
為什麼還有人要多花9,000元買一樣的東西呢?
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
市場價格爛掉了….囧

常常以自用名義進口的代購商,
由於沒有經過層層檢驗、管制的流程,
甚至以零庫存的方式經營,
讓營運成本相對較低的代購商用更便宜的價格將商品售出。

不需要驚擾經濟學這位老先生,
跟他不算熟的我們都很清楚,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
價格較優惠的商品售出的數量會更多,
尤其現在網路資訊發達,
買東西想要忍住不比價都很難,
因此對於品牌經營成功的代理商來說,
投入資本幫品牌推廣的行銷效果好又如何?
如果沒有實際轉化為營收,
彷彿只是替水貨商打廣告。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
在代理商投入這麼多資本後、回答這麼多顧客的疑問後,
銷售數字都在代購那裡,
沒能達標的授權代理商有時候會被原廠打入冷宮、收回代理權。

但跟代購買東西就真的這麼不光彩嗎?
我覺得倒也不盡然,
為了買到更優惠的價格,
放棄一些公司貨才有的權益也是一種選擇。

各大代理商也不是省油的燈,
會想各種方法讓消費者願意投向自己的懷抱,
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來說,
保固就是很重要的售後服務,
有些代購可能在商品售出之後就人間蒸發或是換帳號、換產品線,
發生問題也只能摸摸鼻子當自己倒楣。

此外,產品來源的保證、商品體驗活動、諮詢等都是na編認為很重要的價值,
也常常是我評估後選擇公司貨的主因,

尤其像玩具這種要交到孩子手上的商品,
選購的時候真的要三思啊!!!

看到這裡,
也許你更了解代理商的難處了,
對於沒有全球化經營規模的代理商而言,
賺很大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也許你會問,
既然代理這麼難做,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做呢?
像我們這樣小本經營的,
憑的不是想要謀利的企圖心,


圖為naef首席設計師Heiko Hillig正在展示naef Cubicus立方積木

僅僅只是想要把心中那句想說的話、想傳達的理念分享給更多人,
如此而已。

對身為消費者的你我,
唯有當商品的價格跟價值相等的時候,
我們才會下購買決策,
至於哪些價值是重要的,
就取決於你的需求了!


naef a nice day.